什么是電壓、電流、功率、功率因數、相位和頻率?
1、電壓:也稱為電位差或電位差,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因電位不同而產生能量差的物理量。這個概念類似于水位高低引起的“水壓”。需要指出的是,“電壓”這個詞一般只用在電路中,而“電位差”和“電位差”一般用在所有的電氣現象中。
2、電流: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稱為電流,用符號I表示,單位為安培,用字母“A”表示。
3、功率: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,即功率是描述做功速度的物理量。做功量是固定的,時間越短,功率值越大。計算功率的公式是功率 = 工作/時間。
4、功率因數:在交流電路中,電壓與電流的相位差(Φ)的余弦稱為功率因數,用符號cosΦ表示。在數值上,功率因數是有功功率與視在功率之比。
5、階段:相位是反映任何時刻交流電狀態的物理量。交流電的大小和方向隨時間而變化。例如正弦交流電,其公式為i=Isin2πft。i是交流電流的瞬時值,I是交流電流的最大值,f是交流電流的頻率,t是時間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交流電流可以從零到最大值,從最大值到零,再從零到負最大值,從負最大值到零。在三角函數中,2πft相當于角度,它反映了交流電在任何時候的狀態,是增加還是減少,是正還是負等等。因此,2πft 稱為相位,或相位。
6、頻率:頻率是單位時間內完成振動的次數,是描述振動物體往復運動頻率的量。通常用符號f或v表示,單位為second-1。為了紀念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的貢獻,人們將頻率的單位命名為
7、赫茲:簡稱“赫茲”。每個物體都有一個與振幅無關的頻率,由其自身屬性決定,稱為固有頻率。頻率的概念不僅用于力學和聲學,還用于電磁學和無線電技術。交流電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稱為電流的頻率。